五岳天什么是福建?-厝内网

发布时间:2014-05-25编辑:admin阅读:370

    什么是福建?-厝内网


    开拓者传奇
    文 | 星球研究所
   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“星球研究所”授权转载
    所有署名摄影师作品均由著作权人授权发表
    1700年前
    一个史无前例的乱世
    西晋八王之乱、永嘉之乱
    使得原本繁华的中原彻底沦为战场
    中原汉族被迫向江南大规模迁徙
    史称“衣冠南渡”
    然而
    流离失所的记忆尚未消散
    江南就也变得无法立足
    王敦之乱、苏峻之乱、孙恩之乱、侯景之乱
    接二连三的战火在江南燃起
    (语出自南北朝庾信《哀江南赋》)

    “大盗移国,金陵瓦解······旅舍无烟,巢禽无树”
    苦难的人们只能继续逃往下一站
    福建
    但问题是
    福建就一定会是乐土吗?
    (现今福建位置示意图,地图源自@国家林业局;福建早期移民,包括八姓入闽,学界争议较多,比较可信的大规模移民始于南朝侯景之乱)



    千山万水
    要回答福建是否是乐土
    需要先从福建的基本地理概况说起
    它是一个多山的省份
    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%以上
    两条大型山系斜贯中西
    西部闽赣边界为著名的武夷山脉
    中部则是鹫峰山、戴云山、博平岭组成的闽中山系
    (福建主要山地,制图@朱亚琳/星球研究所,底图源自@国家林业局)


    其中武夷山脉
    主要由坚硬耐蚀的花岗岩内核构成
    许多山峰海拔超过1500米
    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61米
    也是中国大陆东南六省一市海拔最高的山峰
    就山势而言
    武夷山面向江西一侧非常陡峻春宫秘戏图,多有断崖
    面向福建一侧相对舒缓,呈梯级下降
    福建就像坐在一个有着高大靠背的椅子上
    面朝大海、春暖花开
    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从御仙台拍摄的武夷山,摄影师@雾雨川)


    武夷山最显著的景观
    当属由红色岩层构成的丹霞地貌
    与甘肃张掖丹霞明艳的红色外表不同的是
    武夷山植被茂密
    青绿色的草木、酒红色的山体交相辉映
    (大王峰,摄影师@王世民)


    位于福建东北部的太姥山
    以林立的花岗岩巨石著称
    怪石似从云雾中穿出三请樊梨花,直望大海
    (有人考证认为李白在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中所梦到的“天姥山”,借用了浙江天姥山的名字,风景却是太姥山;第1张摄影师@林民复写眼,第2张摄影师@李一鸣)


    这些高大的山体拦截水汽
    使得福建山地年均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
    湿润的气候令森林生长茂密
    这里拥有全球同纬度面积最大的
    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
    时至今日,福建森林覆盖率依然高达65%
    是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省份
    (建瓯万木林,著名的森林保护区,摄影师@Jason Huang)


    山上发育出众多瀑布
    (莆田九鲤飞瀑,摄影师@蔡昊)


    或从山中飞流直下,声势震天
    (莆田九鲤飞瀑,摄影师@蔡昊)


    或层层跌落,宛如轻纱
    (武夷山青龙大瀑布,摄影师@仇梦晗)


    各种瀑布、水泉渐次汇聚
    形成了密布福建全省的大江小溪
    包括闽江、九龙江、晋江、汀江、岱江
    以及霍童溪、交溪、木兰溪、上清溪等等
    平均每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
    就有约100米长的河流
    密度之高裴少飞,令人赞叹
    (福建主要水系,制图@朱亚琳/星球研究所,底图源自@国家林业局)


    其中霍童溪上游植被丰富
    水土保持良好
    是全福建泥沙含量最小的河流
    (摄影师@李姝)


    福鼎下山溪蜿蜒流淌
    从空中俯瞰
    有如一个大大的S
    (福鼎县赤溪村下山溪,摄影师@林民)


    著名的闽江全长562千米
    是福建最长、最大的河流
    水量甚至超过了长度约是它10倍的黄河
    (摄影师@陈乾)


    这些水流日复一日地切割山体
    在岩石上刻画出深深的沟痕
    (武夷山晒布岩,摄影师@仇梦晗)



    千万年后,劈山裂谷
    造就大大小小的河谷
    (武夷山九曲溪翟鸿森,摄影师@雾雨川)


    水缠绕着山,山阻挡着水
    二者相生相克,相辅相成
    一条弯弯绕绕的九曲溪
    如同它的名字一样
    曲曲折折地围绕着武夷山大王峰流淌
    (武夷山大王峰与九曲溪,摄影师@林文强)


    青山、碧水
    (玉女峰与九曲溪鹤啸九天,摄影师@黄恒日)


    绿树、丹霞
    (玉女峰与九曲溪,摄影师@林文强)


    水流还在群山中汇聚成湖
    武夷山三才峰脚下的湖水金光灿灿
    山影朦胧
    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武夷山三才峰,摄影师@黄恒日)


    更绝的是位于漳州常山的乌山天池
    山水相映,令人心旷神怡
    (该处景观由现代修建的水库形成,摄影师@张元锋)


    周边更是奇峰怪石环绕
    雄中带秀
    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摄影师@张元锋)


    这便是福建的千山万水
    面对如此山川胜景
    从河南迁到福建的南朝文学家江淹
    同时也是“江郎才尽”一词的主人公
    他曾这样赞美福建
    (出自江淹《杂三言五首》)

    “石红青兮百叠,山浓淡兮万重”
    从江西迁到福建的宋代理学大师朱熹
    他描绘福建的诗句更加广为人知
    (出自朱熹《观书有感》)

    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”

    初来乍到
    山是千山,水是万水
    对于初来乍到的逃难者而言
    却成了难以逾越的阻碍
    移民们想要进入福建
    不止要翻越一座大山
    而是反复翻山过河,无休无止
    因为湍急的河流就像切豆腐一样
    将一座座大山完全割碎
    水流在山间如网格般密布
    好不容易翻过一座山,又要渡过一条河
    渡过一条河之后又要翻一座山
    如此循环往复吴一安,可以想像路途之艰
    (从Google卫星地图上,可以清楚的看到泰宁县的“山河破碎”;需要注意的是,当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移民经由海路进入福建)


    这也使得闽道之难闻名全国
    (语出自民国初年《道路月刊》)

    “闽省腹地,山脉绵亘,道里崎岖,鸟道盘纤,羊肠迫隘,乔丽娅陆行百里,动须旬日”
    中国古代最高效的“快递”系统
    即所谓“八百里加急”“六百里加急”的驿递制度
    面对福建的山地也只能降速50%
    活生生变成“慢递”
    (出自《福建通志》,描述的是清代军机处公文在福建传递的情况)

    “所有军机处交出发寄紧要公文,一入福建之界,无论限行三百里、六百里······每昼夜概行三百里”
    高山、支离破碎的地形
    让不同种类的动植物都能在此找到相应的栖息之所
    以武夷山为例
    它拥有2527种植物,近5000种野生动物
    但在逃难者眼里却是雨林茂密难行
    瘴气弥漫、藤萝纠葛,虎豹出没
    随时可能让逃难者命丧路途
    (下图为福建博物院馆藏的一件青釉虎子,出土于福州市的一座南朝墓葬,是国家二级珍贵文物;整器呈卧虎形,獠牙外露,虎口圆张;古代闽人居然乐观地将猛兽形象做成了溺器;图片源自@福建博物院)


    当他们艰难翻过大山、渡过河流
    幸运地逃出虎口
    接下来便迫切需要
    找到一块适宜居住的平地定居下来
    然而群山之中平地寥寥无几
    有限的平地或是已经被先到者占据
    或是林深草茂、沼泽密布
    移民们携带的落后工具以及有限的人力
    根本无法将其处理完善
    (汉代闽越王城遗址,武夷山中一处难得的开阔平地,所以较早就成为人类的聚居场所;图片源自@图虫创意)


    与此同时
    定居下来的人们也极有可能被抢掠为奴
    或被土著居民杀死
    汉武帝时曾派军将闽人强行迁徙到江淮
    使得福建几乎成为无人地带
    三国时期吴国也时常搜掠闽人
    将其编入军队,北上作战
    因此土著居民对待外来者并不友好
    (因为抢掠人口的现象太过突出旺苍中学,皇帝还专门下诏要求将他们释放,不过乱世之中,这只能是一纸空文罢了;语出自《陈书·世祖纪》陈世祖诏书,其中建安郡、晋安郡为福建古地名)

    “侯景以来杨新海,遭乱移在建安、晋安、义安郡者,并许还本土,其被略为奴婢者,释为良民”
    山高路险、生存艰难
    大大限制了移民进入福建的数量
    晋代时福建总人口仅有8600户
    隋代时也不过1.2万户
    平均每10平方千米才有一户人家
    是南方诸地中人口最少的区域
    如此少的人口无法产生群体效应的文明跃进
    只能维持低水平生存
    但是改变即将发生
    一批新移民会带上更先进的技术进入福建
    他们将克服内心的恐惧
    突破重重阻隔,为生存和梦想而战
    他们是开拓者
    他们是冒险者
    他们是探索者
    他们将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一个新世界

    新福建人
    早期中国农民的农具多由木石、生铁铸成
    木石力量有限,使用不便
    生铁器性过脆,容易折断
    从唐代起
    中国人开始大规模运用灌钢技术
    铁匠们将生铁与熟铁盘在一起
    反复锤炼之后
    二者之间的碳分布趋向均匀,便成了钢
    (正在反复锤炼的铁匠,图片源自@图虫创意)


    钢兼有生铁的硬度与熟铁的塑性
    用钢制成的锋利农具,性能远超以往
    于是每一户中国农民手中
    都有了一套全新的钢制高科技农具
    锄头、镰刀、斧头、犁
    1300年前
    唐朝藩镇割据,互相攻伐
    中原汉族再次大规模向南方迁徙
    福建大开发的转折点到来了
    移民们手握钢制农具
    将高山、河流、森林、沼泽一一“征服”
    他们沿途砍伐丛林,修建山路
    架设桥梁,穿越河网
    (永安桥阿格尔,位于柘荣县溪口村,修建于清代同治年间,摄影师@林文强)


    他们挖掘沟渠,排干沼泽
    将荒野变为农田
    (福鼎店下镇农田,摄影师@林民)


    他们拦截溪水,兴建水利工程
    将福建四大平原统统变为粮仓
    木兰溪下游冲积而成的莆田平原
    在隋代还是一个长满蒲草的沼泽地
    经过水利改造反而成为福建最发达的区域之一
    闽江、晋江、九龙江冲积而成的
    福州平原、泉州平原、漳州平原也同样如此
    (木兰溪上修建的木兰陂,是中国古代著名大型水利工程,陂音bēi;摄影师@蔡昊)


    在耕作不便的山地
    他们用高超的筑坝技术
    投入不亚于北方修建长城的人力
    开垦出近千万亩梯田
    在尤溪县、柘荣县都可以看到
    梯田一层一层地向山顶延伸
    俯瞰有如密密麻麻的等高线
    (宁德市柘荣县梯田,摄影师@林文强)


    耕地增加,吸引移民不断进入
    盛唐时福建人口为10万户
    宋代初年便上升为46万户
    到了南北宋相交之际金兵南下
    中原再次陷入战乱
    福建人口已经多达130万户
    从国内人口最稀疏之地转变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
    他们往往整个家族数百上千人集体迁入
    不但数量众多,身份的构成也更为广泛
    既有衣冠大族、书香门第
    也有下层贫民、贩夫走卒
    在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关系上
    他们明智地选择了通婚
    当他们的后代追溯祖先时
    往往仍以北方籍贯为荣
    (例如河南固始人王审知治理福建期间,兴起了以籍贯固始为自豪的风气,并且延续至今;下图为唐代福州刘华墓出土的福建人形象,图片源自@图虫创意)


    至此
    北方移民彻底改变了闽人的血缘结构、文化认同
    无论你曾是官、军、世族、豪强
    无论你曾是农民、罪犯、道士、和尚
    无论你来自河南、江西、浙江
    现在都是同一个身份
    新福建人
    福建也开始加速升级
    他们烧制砖瓦
    (著名的古窑福州闽侯文山窑,有几层楼高,人们站在由砖瓦铺就的阶梯上,再将砖瓦自上而下依次取出,近年来三坊七巷翻新用的青砖瓦大部分出自这里;摄影师@福建老邱)


    建造各式民居
    包括土楼
    (福建永定承启楼宁远政府网,建于明清,摄影师@刘艳晖)


    围堡
    (福建安贞堡,建于清代,摄影师@牛奔)


    上千个村落从荒原中崛起
    (福鼎店下镇农村,摄影师@林民)


    村落扩大,升级为市镇
    市镇扩大,再升级为郡县
    (泰宁县古街七重变,摄影师@林大佺)


    郡县扩大,又升级为中等城市
    福州、泉州都在这一阶段变得闻名全国
    (福州三坊七巷,摄影师@林大佺)


    另一方面
    高山和支离破碎的地形
    仍在影响着新福建人的日常生活
    他们带着明显的唐宋中原口音
    却又在各自的小环境中独自演化
    分裂为更多方言
    以至于相隔一座山、一条河的居民
    也可能无法交流
    这也造就了一个个文化孤岛
    他们有各自的戏剧
    除闽剧等五大剧种外,还有20多个小剧种
    (政和县的院子中正在上演着四平戏周宜霈,摄影师@福建老邱)


    他们崇拜各自的神灵,多达1000多种
    包括蛇、蛙、马仙、太上老君等等
    (泉州老君岩,摄影师@施维天)


    在山间奇绝之处
    他们修建起各类庙宇
    (第1张为漳州灵通寺,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溅落在古寺之上,摄影师@张元锋;第2张为太姥山一片瓦禅寺,摄影师@李一鸣)



    民俗节庆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
    例如长乐三溪村的赛龙舟持续数个小时
    直到晚上才进入高潮
    又称龙舟夜渡
    (摄影师@林文强)


    连城姑田镇的舞龙活动
    龙身多达上百节,长度可超过500米
    一次舞龙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人参与
    又称游大龙
    (摄影师@林大佺)


    开路搭桥、兴修水利
    建设梯田、村落、城镇
    演化出种类丰富的语言、文化习俗
    这就是新福建人的创造
    但是
    如果福建止步于此
    它仍不过一个普普通通的省份
    福建北界王,还有更大的梦想

    海上牧场
    它的梦想在于海洋
    (福建主要海湾、海岛,制图@朱亚琳/星球研究所,底图源自@国家林业局)


    福建海岸线南北直线距离只有500千米
    却因为海岸曲折生生被绕出了3752千米
    长度位居全国第2位
    从生物资源丰富的滩涂
    (霞浦三沙镇小皓村,摄影师@福建老邱)


    到有着海岸卫士之称的红树林
    (漳江口红树林和渔船,摄影师@蔡昊)


    再到玄武岩柱状节理地貌
    上百万根柱子整齐嵌入海岸
    当年火山活动的伟力令人震惊
    (位于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的海岛上,摄影师@罗斐)


    福建还拥有1400多个岛屿
    (霞浦花竹村艾莎·卡扎菲,摄影师@李一鸣)


    位于宁德的大嵛山岛
    是一个有着类似塞外草原风光的小岛
    岛上还有两个湖泊,周围群峰环拱
    (摄影师@李一鸣)


    位于漳州的东山岛
    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
    岛上礁石众多、颜色丰富
    日出时分尤其绚烂
    (摄影师@张元锋)


    漫长的海岸线、众多的海岛
    福建人很早就开始利用海洋资源
    他们建立起海上村落
    有些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
    (宁德市东安岛,摄影师@吕威)


    他们以海为田
    (小皓村,摄影师@吕威)


    拾蛏苗、插牡蛎、晾海带、捞鱼苗
    (八尺门围网,摄影师@林文强)


    渔民们或摇着小船
    (霞浦滩涂,摄影师@陆雨春)


    或徒步滩涂
    (摄影师@郭际华)


    穿梭劳作好似一幅抽象画
    (霞浦东壁村滩涂吸星宝典,摄影师@廖铁军)


    更为重要的是
    海洋是与世界进行贸易的通道
    正所谓
    (唐代韩偓《一本题作登南台僧寺》)

    “中华地向城边尽五岳天,外国云从海上来”
    福建人建造起最好的海船
    载重可达600多吨、500多人
    一个普通的福建女性
    则担当起了最强大的海上保护神
    妈祖
    (学术界考证认为妈祖本是南宋时的一名普通女巫ringhk,后世为她增加了许多故事和名号;下图为马祖南竿岛上的妈祖像,摄影师@邱凌)


    在她的庇护下
    一艘艘海船从泉州出发
    将中国的瓷器、茶叶运往世界
    (从泉州出发的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,制作@风沉郁/星球研究所,地图源自@Michael Schmeling/123RF)


    自唐代到元代不足3个世纪的时间里
    泉州先是在北宋时超越宁波
    又在南宋末年超越广州
    元代时更是成为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
    (泉州古城,摄影师@王世民)



    旅行家马可?波罗这样描述元代的泉州
    (出自《马可?波罗游记》)

    “大批商人云集于此,货物堆积如山,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”
    繁盛的海外贸易刺激了福建内陆的产业
    一大批人专门为外贸订单生产瓷器、纺织品
   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武夷茶
    武夷茶大量出口
    最多时曾占到全国茶叶出口量的1/3
    促使武夷山开拓出了无数的茶园
    成为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
    (武夷山茶园,摄影师@黄恒日)


    位于漳平市永福镇的茶农
    还在茶园中种植樱花
    形成了独特的樱花茶园
    (摄影师@王世民)


    不仅向外输出物产
    许多海外文化也经由福建商人输入国内
    闽南商人喜欢上了西班牙人的红砖建筑
    宁可僭越封建礼制
    也要在家乡盖起鲜艳的红砖大厝
    (蔡氏古民居,摄影师@施维天)


    在近代
    这种对海外文化的吸收
    则汇聚成了今天名声大噪的鼓浪屿
    这个只有1.78平方千米的小岛
    拥有各式建筑之多,堪称万国建筑博览
    (鼓浪屿,摄影师@陈艳斌)


    宗教上也是百花齐放
    不论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摩尼教
    以及伊斯兰教在福建都有许多信众
    宋元之际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聚集泉州
    形成了相当大的群体
    (泉州清净寺,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清真寺,摄影师@施维天)


    人才上福建的表现也相当靓丽
    宋代福建有7000余名进士
    在朝任职宰相的官员多达50位
    除此之外
    还有大量福建人移居海外
    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海外华商网络
    人数超过1000万
    海上贸易发达、内陆经济强劲
    文化百花齐放,人才遍布世界
    福建的巨变令古人不禁感慨
    (语出自宋人张全真,转引自王象之《舆地纪胜》)

    “昔瓯粤险远之地,为今东南全盛之邦”
    今天的福建人均GDP位居全国第6位
    仍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
    (制图@朱亚琳/星球研究所)


    这一切都与福建历史上的开拓者密切相关
    是他们突破重重阻隔,为生存和梦想而战
    他们是开拓者
    他们是冒险者
    他们是探索者
    他们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一个新世界
    这就是福建
    (厦门游艇码头,摄影师@林民)


    P.S.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包括:徐晓望主编《福建通史》、《福建省志地理志》、葛剑雄《中国人口史》《中国移民史》《福建早期移民史实辩证》、林国平《福建移民史》
    厝边头尾都在看
    福建到底有多美康帅傅?
    福建人是如何“占领”东南亚的?
    史上最美的福建宣传片,美极了!

    长按识别二维码工业中华,加关注
    写留言,为闽南文化点赞

关键字